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18-10-24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出版第500期
(通讯员 阎玺) 日前,创刊于1959年的《中国传媒大学校报》出版第500期,并以《校报500期:听岁月 讲明天》为题做了专题报道。专题采访了校报几十年间的指导老师和学生校友,通过梳理校报历史与学校发展的不解之缘,见证了60年来学校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华章,更进一步在新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探讨了纸媒的创新与未来。 “60年的岁月与500期的发行量,充分证明了校报旺盛的生命力。”党委宣传部部长陈
2018-10-24
编者按与校报历史简介
编者按: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校唯一拥有国内统一刊号(CN11-0809(G))的校园媒体,更是我校校园媒体矩阵当中有着最深资历的权威媒体。从创立初期至今,校报已走过60个年头,也迎来了第500期报纸的出版。站在这一富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回首往日,细数校报的变化与发展;展望未来,祝愿校报能越办越好! 校报的前身是于1958年年底创办的《红波报》,寓意是培养红
2018-10-24
我校举行本学期第一次辅导员工作培训会
(通讯员 李建广 )10月22日下午,我校在44号楼一层报告厅举行本学期第一次辅导员工作培训会。学生工作部部长林林主持会议,全体一线专职辅导员参加了会议。 林林部长首先对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情况做了介绍,强调广大辅导员要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他指出,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从制度设计和
2018-10-24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举行中传-密苏里2018年本科迎新典礼
(通讯员 刘思远 王昕 摄影 许圣林 张晓莹)10月22日下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专程到访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代表团联合举行2018年本科迎新典礼。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梁岩、党总支书记田智辉、副院长唐妮娜,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FrizCropp、中国项目负责人章于炎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课老师Michael Mckean、中国项目特聘协调经理张彩霞教授以及学院老师出席了典礼。典
2018-10-24
我校召开第四十一届学生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通讯员 刘奇奇 摄影 肖阳 李世佳 张雨蕾 陈愉 张钰仪 王子怡 李馨玥)10月22日,我校第四十一届学生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传讲堂召开。团委书记郭婧娜、副书记武楠,第四十届校学生会主席团及各部门负责人,第四十一届校学生会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第四十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们分享了自己三年来的工作体会与收获,表达了对新一届学生会的殷切期待,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在今后继续将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
2018-10-24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
(通讯员 刘月萍 )10月20日上午,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员一同前往卢沟桥遗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卢沟桥坐落在城外的永定河上,这里曾经是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是京城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同学们沿着被留存的斑斑驳驳、凹凸不平的旧条石在桥上来回踱步,把大家带进了尘封已久的历史回忆。1937年7月7日的夜晚,日本侵略
2018-10-24
张翎“生命力”三部曲读者交流会在我校举办
(记者 刘嘉慧 摄影 杨涵)10月16日18:00,由校学生会学习实践部主办的张翎“生命力”三部曲读者交流会在48号教学楼举办。“生命力”三部曲是张翎老师的三部代表作:《余震》、《死着》、《胭脂》,其中小说《余震》为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原著作品。 讲座开始,张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感悟,分享了她的创作体会和灵感来源。《余震》的灵感来源是张翎在北京机场书店无意间看到的一本名为《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2018-10-24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参加《改革开放 关键一招》节目录制
(通讯员 高静远 杨帆)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由中宣部理论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通俗理论电视节目——《改革开放 关键一招》于近日在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演艺大楼进行了录制。 节目以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切入点,通过青年人与专家的问答、对话等形式将思想理论进行通俗化传播。
2018-10-23
中传海南国际分校建设调研及工作会顺利进行
(通讯员 青荷 唐远清 唐培林 摄影 张超 方帆)10月12日,中国传媒大学与海南省教育厅在我校举行会谈,就我校在海南建设国际分校事宜进行了进一步商讨,确定我校与海南省政府、选址落地城市三方将于近期签署联合协议。刘延平副校长、海南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李宇飞副处长、筹备处相关负责人罗青、唐培林等出席会谈。 今年8月份,受陈文申书记和廖祥忠校长委托,刘延平副校长
2018-10-23
无线广播技术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通讯员 王翾)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与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2018(第三届)无线广播技术研讨会在中传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参会代表包括我校师生、无线电台管理局及基层台站的技术人员、受邀专家和企业代表共80余人。会议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李增瑞书记主持。 段鹏副校长致辞 副校长段鹏在致辞中回顾了我校无线广播技术教学和研究的历史,他指出,无线广播技术
2018-10-23
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国际传播分会主席访问我校
(通讯员 姬德强)10月18日,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国际传播分会主席、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教授Karen Arriaza Ibarra女士来访我校,段鹏副校长会见了Karen Arriaza Ibarra女士,双方签署了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国际传播分会与我校英文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的合作协议。 段鹏副校长向Karen Arriaza Ibarra教
2018-10-23
李焕生:坚守“一块不可替代的宣传阵地”
李焕生老师翻看当年的文字资料 1982 年4月15日,于文革期间经历停刊风波的《北京广播学院院刊》(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校报》)在学校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焕生老师的领导下正式复刊。从彼时至今,校报已经在风雨中坚定地走过了36个年头,也即将迎接第500期的出版。日前,记者有幸采访到李焕生老师,并跟随她一起回首往日、更盼今朝。 谈及校报的历史,李焕生老师向记者兴奋地讲到:“刚复刊时,校报
2018-10-23
陈作平:在全媒体时代守正创新
“学校的第一张报纸,那时是1958年。”的确,如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所说,走过六十个春秋,校报迎来了第500期。在过去的日子里,校报历经坎坷,同时也有许多进步和辉煌;而未来,校报也承载着许多人的希冀和憧憬。 六十年间,校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不少变化,四个版面扩充为八个,校报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原来的专题和评论部分的内容占比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心声更多地反映在公共媒介上;图片评论的板块出现
2018-10-23
裴鸣:创新是校报的基因
2008年裴鸣老师(右三)带队去台湾交流 左二为本专题另一采访对象俞泽 2001到2007,2010到2018,现任新闻学院党委书记裴鸣陪校报共同度过了近十七年的风雨。 01年9月,裴鸣老师开始担任校报(时名为《广播学院报》)的执行主编,那时的校报由他所在的新闻传播学院承办。07年,裴老师调任校工会,校报也转由党委宣传部主办。然而,他和校报的缘分仍在继续:10年他到党委宣传部任职,校报成为他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43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11
/
889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