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中传新闻
  • 2016-06-15
    编者按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大学校对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使更多的学科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白杨学者”聘任管理办法(试行)》。经学校初审、同行专家评议,以及学术委员会评审,并经2016年1月5日党委常委会审议,杨乘虎等四位老师成为我校首批“白杨学者”人选。日前,本报对四位“白杨学者”进行了专访,让我们走近这四位学者,听听他们心中“白杨学者”的治学之道。
  • 2016-06-15
    杨乘虎:理论研究要创新务实
    杨乘虎跟学校的结缘要从1996年说起,那一年,他来到北京广播学院攻读电视学院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工作,从影视编导到部门主任,一干就是十年。2004年,他又考回中传,专业从新闻学跨到了艺术学,攻读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博士,导师是胡智锋老师。从那时起,他一直生活、工作在学校。从1996算起到今年,整整二十年,始终未曾疏远校园。人生最好的年华都与这片白杨结伴而
  • 2016-06-15
    赵子忠:想做一个“正能量”的学者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却跑来传媒大学学广告;在业界摸爬滚打当上高管后,却毅然来到传媒大学任教;年纪轻轻成为博导和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却又辞去院长一职潜心做研究……我校“白杨学者”赵子忠教授的每一个决定看似出乎意料,对他来说却都是兴趣使然的理所应当。“我的兴趣点不在于做行政还是做研究,而是在信息洪流激荡的当下,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期,有没有参与进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做白杨
  • 2016-06-15
    徐伟掌:做学问需要“工匠精神”
    冲在新闻一线的记者,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些困境—— 地震过后的灾区,记者深入震中报道,然而灾区断网、断电,紧急的信息无法传送给外界,怎么办? 重大事件需要直播,记者手持无线摄像机进入现场,然而巨大的转播车因故开不进去,直播画面传不过来,怎么办? 我校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徐伟掌老师告诉记者,第一种极端的情况,可以通过短波这一渠道将珍贵的信息,如图片、声音,甚至低码率的视频,及时地传送
  • 2016-06-15
    颜金尧: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尽自己的所能为学校和学科做点贡献”就是颜金尧教授参评白杨学者的原因。作为我校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骨干,颜金尧教授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科研的坚持和对社会的责任,他所从事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相关课题,属于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 致力于软件定义网络和沉浸式媒体通信 目前,颜金尧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定义网络和沉浸式媒体通信。软件定义网络能够实现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将为核心网络及应用
  • 2016-06-15
    国际传媒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日程安排
    为贯彻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部署,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我校将于6月18日—19日举办国际传媒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活动由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批准举办,联合国项目署指导,参会单位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东北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加拿大瑞尔森大学、丹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三十余所国内外高校,以及天洋蜂巢、君合资
  • 2016-06-15
    “我与学生一同成长” ——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张龙博士
    周六上午,新知楼,《融合新闻报道》课堂。 一位身着蓝白相间半袖衬衫、身形颀长的年轻教师,正在三尺
  • 2016-06-15
    毕业季临近 跳蚤市场火热开摊
    6月3日至8日,中国传媒大学校学生会生活权益部在明德湖和文化广场举办了毕业季跳蚤市场,本次活动主题
  • 2016-06-15
    “澳门高校传播系学生北京交流团”项目圆满结束
    (通讯员 夏丽丽 桂笑冬 )6月11日上午,由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新闻传播学部承办的“澳门高校传播系学生北京交流团2016”项目圆满结束。此次交流团由27名本科生组成,分别来自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六所高校。 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吴敏苏教授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欢迎澳门师生的到来,并介绍了我校的专业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学生国际化发展情况,希望澳门同学们珍惜此次交
  • 2016-06-14
    我校举办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媒介素养专题培训班
    (通讯员 宫潇 王静 摄影 石柱)6月13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主要领导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新闻宣传负责人在我校齐聚一堂,进行为期四天的媒介素养学习。 据悉,2013年教育部曾在我校成功举办直属单位司局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实训班,今年四月底,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19重要讲话和中办、国办联合下发有关促进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文件后,教育部再次在
  • 2016-06-14
    2016香港传媒专业大学生国情教育课程班开班
    (通讯员 李可 摄影 周维一)6月13日上午,由教育部委托我校承办的2016年“香港传媒专业大学生国情教育课程班互联网+主题团”开班典礼在中传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志伟,国家网信办传播局副局长陈云峰,我校副校长胡正荣,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昌桂,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未来之星同学会执行主席姜亚兵,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梁岩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班典礼。典礼由我
  • 2016-06-14
    我校报名参军男生上站体检 女兵报名即将开始
    (通讯员 杨璇)6月6日,朝阳区2016年夏秋季征兵体检工作启动,我校报名参军男生在武装部长齐金贵的带领下到小庄征兵体检站上站体检,接受祖国的挑选。 我校今年共有30名男生报名参军,其中21名在校生,9名应届毕业生。体检结果将于近期通知学校,合格的同学将进入政治考核环节,对首次体检单项不合格的,兵役部门将视情况安排复检。 为方便大学生参军,今年继续开辟参军绿色通道。各级兵役机关、教育部门和高
  • 2016-06-14
    我校IP跨界传播研究中心成立
    6月12日,中国传媒大学的代表(前左)与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参加签约仪式。当日,中国传
  • 2016-06-13
    第14届“半夏”颁奖 《送别》摘得年度大奖
    (通讯员 李昉)6月8日晚7点,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新浪微博、腾讯视频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合纵音乐集团承办的第14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以下简称“半夏”)颁奖典礼在中国传媒大学1500人报告厅举行,正式揭晓了本届“半夏”的各项获奖作品。最终,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曾光创作的《送别》摘得了年度大奖的桂冠。 颁奖典礼于晚上7点正式开始,中国台湾歌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6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684/898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