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中传新闻
  • 2022-07-26
    访企拓岗 | 李新军副校长带队走访中国电建集团
    (通讯员 陈佼怡)为深入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要求,7月21日下午,李新军副校长带领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一行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走访交流。李新军副校长对中国电建集团在行业的领先地位给予高度认可,重点对学校的基本情况、特色学科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学校近年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速飞行期,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政治理论素养、文史哲通识教育和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毕业生呈现出素质高、能力强、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等特点,与中国电建集团人才需求契合度很高。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媒体传播及行业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拥有广阔合作空间,期待中国电建集团来我校进一步洽谈合作交流。 中国电建集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沈德升介绍了集团发展情况与招聘需求。他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有家国情怀的知名传媒人才。中国电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全球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多名中传毕业生在集团就职,集团在党建、新闻宣传、行政管理、企业文化、小
  • 2022-07-26
    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专职组织员主题教育培训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开班
    (记者 储钰琦 摄影 于然 王雷亭 郭妍 申皓文 康怀朔)7月24日晚,以“登英雄大别山 铸中传腾飞梦”为主题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层领导干部、专职组织员主题教育培训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行开班仪式,200余名新一届中层领导干部和专职组织员参加培训。开班仪式上,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一级巡视员,大别山干部学院院长谷昌豪致欢迎词,廖祥忠书记、校长作开班讲话,新县县委书记、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第一副书记夏明夫授班旗。仪式由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林志成主持。开班仪式在慷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谷昌豪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我校领导及培训人员表示诚挚的欢迎。他从历史悠久的人文古城、英雄辈出的革命红城、山川秀美的生态绿城、蓬勃发展的活力新城四个方面介绍了信阳市基本情况,还重点介绍了大别山干部学院的课程体系、教学特色以及党性教育的大别山品牌建设情况。谷院长在致辞中对中国传媒大学办学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育人成果等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对于信阳来说是一次难得“送教上门”的机会,希望传媒大学能够给予信阳革命老区的发展更多关心、关注和指导。最后预祝全体学员收获一段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
  • 2022-07-25
    访企拓岗丨王晖副校长带队赴歌华有线公司开展交流
    (通讯员 孙剑仪)为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学生就业工作,7月22日下午,王晖副校长带领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一行来到歌华有线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王晖副校长一行首先参观了歌华有线公司的全业务体验厅、总前端机房,详细了解了公司智能终端演进、高清交互平台建设、5G 建设运营、北京云融媒体平台、教育平台建设、政企业务发展等。交流会上,王晖副校长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优势以及近年来学校发展的创新举措和成果。他表示,作为“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将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面向综合交叉学科、适应深度媒体融合时代下的行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为毕业生挖掘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协同开展实践育人、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项目,实现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歌华有线公司董事长郭章鹏介绍了歌华有线公司的历史沿革、机构设置以及人才需求。他表示,近年来双方在“光明影院”、大数据、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教育等方面有长期、良好的合作
  • 2022-07-23
    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领导聘任会召开
    (通讯员 郑波 摄影 王雷亭 申皓文 具千辉)7月20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领导聘任会在图书馆圆形报告厅成功召开。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大会,新任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任和各位副主任,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学副院长,各科研单位、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本科教学专家指导组代表,教学青拔代表,本科专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段鹏主持。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制定了《关于完善校务委员会职能的实施意见》,颁布了《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章程》。段鹏副校长现场宣读了《关于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领导聘任的通知》。为全面做好校务委员会建设,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聘任廖祥忠同志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张根兴同志为执行主任,丁俊杰、王晓红、陈作平、李增瑞、张海、张鸿声、徐宝泉(以姓氏笔划为序)等同志为副主任。会场中最年轻的教师、来自本科生院的唐艺为廖祥忠书记颁发校务委员会主任聘书,全场欢声笑语,掌声雷动。这也彰显了全校同心谋发展,继往开来谱新章的精神风貌。随后,在热烈欢快的旋律中,党委书记、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廖祥忠为校务委员
  • 2022-07-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 启动开题论证
    (通讯员 乐琦 摄影 元哲 王博涵)7月20日下午,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A068)开题论证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M3会议室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在论证会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美学命题作为一种超越范畴中心的学术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方法论上的革命性意义,命题研究的价值不仅仅限于美学。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历来重视美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的立项是人文学院在科研领域的历史性突破,相信也将在学校的美育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该项目的立项表示诚挚的祝贺,同时也期待各位专家对项目的运行、实施提出宝贵意见,希望课题组继续以立足中国、贯通古今、放眼全球的视野,潜心研究、加强合作、不懈探索,不断推出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弘扬与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出更多的力量。论证会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主持。段鹏副校长表示,中国美学研究事业生机勃勃,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学术格局中也得
  • 2022-07-23
    学校举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习黄大年同志,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分享会
    (通讯员 李婷)7月13日下午,党委教师工作部在44号楼一层报告厅举办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习黄大年同志,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分享会,来自15个教学科研单位的26名教师作了育人故事分享,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评委,青年教师代表到场聆听。分享会由党委教师工作部胡红英主持。参加本次分享活动的教师们有思政课教师,也有来自各教学科研单位的专业课教师;有年轻的班主任教师,也有从事高等教育近40年的资深教授。大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讲述了自己以及团队的育人故事,展示了优秀育人成果,分享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生动故事。老师们的精彩讲述,体现了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德立教、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示了广大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践行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生动实践。分享会历时4个多小时,评委和青年教师代表全程认真聆听,纷纷表示十分感动,深受启发。讲述分享结束后,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晓丽为大家颁发了“优秀展示奖”荣誉证书。参与分享活动的老师们表示,黄大年同志的事迹令人深受震撼,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分享和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和对教师队伍提出的殷切期望
  • 2022-07-22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揭牌成立
    (通讯员 丁舒珊 刘彧含 摄影 王雷亭 申皓文 具千辉)7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成立大会在图书馆圆形报告厅隆重召开。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大会,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学副院长,各科研单位、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本科教学专家指导组代表,教学青拔代表、本科专业负责人等共160余人参会。大会由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主持。本科生院的成立是学校在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构建一流育人体系的背景下,贯彻“系统治理,创新图强”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整合本科教育资源,创新本科管理机制,提升本科育人效能。本科生院基本构架采用“1+6+2模式”,内设综合办公室,课程思政建设中心、教学运行中心、教学发展中心、通识教育中心、实践教育中心、国际教育中心,教材建设中心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挂靠本科生院。成立大会气氛庄重热烈,现场掌声不断。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部长杨懿在致辞中从历史和使命的角度回顾了学校本科教育发展的历程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他在讲话中说,当前,学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能否实现历史性的跃升,人才培养是重要的基础。学校党委决定设立本科生院,是落实党和国家要
  • 2022-07-22
    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会召开
    (通讯员 刘洁 摄影 柳歆智)7月21日,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组赴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共同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会。交流会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朝阳区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交流,并就中国传媒大学如何开展好同朝阳区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会议由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副主任曾志伟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现离退休处处长)傅楠参加会议。曾志伟副主任介绍了朝阳区中小学基本情况、体现特点及朝阳区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开展情况。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思政教育部主任柳歆智从政策与理论研究、前期调研和实践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专项组组长刘洁老师详细介绍了我校开展与朝阳区中小学思政课共建的“1+3”方案基本内容。专项组成员王锦刚教授、姚旭副教授、阴军莉副教授以及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思政教育部张梦然老师等围绕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何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
  • 2022-07-21
    校领导带队赴海南考察调研
    (通讯员 唐培林 邵萱)7月13至16日,李新军副校长、段鹏副校长带队赴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实地考察我校海南国际学院建设和秋季开学准备工作。学生工作部(处)、本科生院、校园建设处、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广告学院和海南国际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和教师参加考察。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相关领导王临平、刘明、邹文涛、唐振福等热情接待了考察组。14日上午,考察组实地参观了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体育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教师公寓等场所,听取了试验区管理局局长助理唐振福的情况介绍,就校园建设相关问题现场交换了意见。14日下午,考察组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在试验区国际中心进行座谈交流,管理局刘明、邹文涛等领导详细介绍了学院建设和设施配备的进展情况,希望双方同心协力,加快推进校园建设工作。李新军副校长对管理局各项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传媒大学在海南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举措,也是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增长极。期待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服务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方面深入合作,实现整体布局的创新优化,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园区,扎实推
  • 2022-07-21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召开“作风建设年”学习会
    (通讯员 李鹤洋)为贯彻落实学校“作风建设年”工作要求,增强工作效能,改进工作作风,7月19日上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召开“作风建设年”学习会,认真学习《中共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学习会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钟丹丹主持。会上,钟丹丹处长结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日常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领学了《中共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她谈到,近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不断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冲击与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要苦练内功,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际化发展的多部门联动机制,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敢担当、作风硬的高素质工作队伍,为学校“三个跨越”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王文渊副处长表示,作风建设可以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增强凝聚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钉钉子精神的韧劲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江渺渺副处长认为,作风问题是一个永恒课题,要经常抓、见常态,重在日常教化,贵在常抓不懈。在分管的日常工作中会时刻提醒自己将作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融入日常工作,形成良好风气。处内成员纷纷表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是一个政治性、业务性、服务性都
  • 2022-07-19
    我校开展暑期实验室安全检查
    (通讯员 禹学军 摄影 唐欣茗)为做好暑假期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实验室安全各项工作,7月14日,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校长助理杨懿带队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检查组先后来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中心实验室、融合媒体技术实验室、5G创新应用实验室、戏剧影视学院暗房与灯光实验室、黑匣子小剧场、电视学院东配楼演播室、新闻学院融媒体新闻实验室、25号楼公共资源开放平台高标清演播室、继续教育学院D5演播室、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和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属文旅部重点实验室等场所实地查看,详细询问了实验室暑期防汛等安全保障工作准备情况,提出明确工作要求。杨懿校长助理指出,一是要做好暑期实验室防汛工作,特别是地下空间实验室,要做好防汛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安排,确保汛期实验室安全;二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仔细检查水电是否安全、设备维护是否到位、基础设施是否存在隐患等,不留隐患死角;三是完善安全疏散通道的指引标识,检查中发现的疏漏与问题须迅速整改到位;四是要做好开学前实验室准备工作。杨懿校长助理要求大家再接再厉,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把实验室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准,把实验室安全工
  • 2022-07-19
    刘守训副校长讲授“解读‘数字中国’”专题思政课
    (通讯员 尹琦)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牢牢掌握数字化变革历史主动,积极投身“数字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7月15日下午,刘守训副校长在线上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学生讲授了“解读‘数字中国’”专题思政课。课程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钟丹丹主持。刘守训副校长从“何为‘数字中国’”“数字中国的由来”“数字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数字中国的未来”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数字中国”的相关知识。刘守训副校长从学理层面和技术层面详细解读了相关概念,系统梳理了“数字中国”提出的背景以及发展阶段,归纳总结了“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并从政策引领、创新驱动、“数字中国”建设紧密围绕和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层面,展望了“数字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前景。刘守训副校长的专题思政课使同学们对“数字中国”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课程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知识的认知和兴趣,也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22-07-18
    我校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圆满落幕
    (通讯员 黄江 李鸣宇)为促进全国高校优秀学生间的学术交流,增进各高校学生对我校学科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吸引鼓励优秀学生来我校学习深造,7月1日至7月15日,我校成功举办了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采用线上方式进行,18个学院、研究院、实验室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本届夏令营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3390名应届本科生报名,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802人,增幅达到31%。经过申请和评审,最终有1647名学生获得入营资格,营员规模较去年增加了19%。活动期间,各培养单位安排了各具特色的“云开营”“云宣讲”“云座谈会”和“实验室云参观”等线上内容。在“云宣讲”环节,各学科的众多专家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多场精彩纷呈的线上报告,拓宽了营员的学术视野;在“云座谈会”环节,营员们与各学科的导师、在读研究生进行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对培养单位的了解;“实验室云参观”环节通过短视频录制、直播等形式对我校实验室环境、设备、科研成果等进行了展示与分享,给营员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一系列云端活动不仅提升了营员们的科研兴
  • 2022-07-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专题研讨会在中传召开
    (通讯员 李喆 摄影 王雷亭 申皓文)7月14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会议重点围绕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语种版本编辑翻译和对外宣介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就如何更好地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研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出席会议并致辞。黄一兵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部重要著作的多语种版本,为各国政要、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提供了重要的权威读本。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将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廖祥忠书记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着眼人类未来发展,深刻把握世界大势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自提出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和国际传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6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94/898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