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2023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现任领导
中传新闻
今日推荐
通知公告
中传风采老
重要活动(老)
校园生活(老)
人才培养(老)
招生就业(背景)
现任领导特殊页
图片库
旧版入口
安全生产周1
中传新闻
2023-11-08
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校长一行来访我校
(通讯员 周媛媛 摄影 王韵琪 )11月3日,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校长Somchai Santiwatanakul率代表团一行26人访问我校。校长张树庭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与代表团成员亲切交流。座谈交流会上,张树庭首先代表学校对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校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向代表团介绍了我校的建校历史、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和国际化建设的成果成效,回顾了我校与泰国高校交流合作的情况。他表示,两校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有着共同的领域和目标,未来两校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依托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促进中泰两国在传媒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学生互访交换,深化中泰两国人文交流。Somchai Santiwatanakul对中国传媒大学的热情接待表达感谢,并介绍了诗纳卡琳威洛大学的整体情况、专业设置及学科发展情况。他表示,非常期待中国传媒大学代表团到泰国来访问,希望两校在学术交流、师生互访等更多层次加强合作。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Prit Supasetsiri、行政和人力资源副校长Laddawal Phivthongngam、学生潜力发展副校长Rawiw
2023-11-07
读书周系列活动|朗诵经典作品 传承红色基因
11月6日下午,国家督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喜双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展开了一场“朗诵经典作品传承红色基因”的读书活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语言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参加读书活动。齐越是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中国著名播音艺术家,他播诵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篇目广为传颂。音频姚喜双老师回顾了齐越老师的创作特征,指出真情实感、整体把握和“大运动量”是齐越老师创作的三大法宝。姚喜双老师说,齐越老师是用生命播音的人,是用全部的心血在从事播音创作。姚喜双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学习和传承齐越老师的创作精神,在进行播音创作时要“动真情、真感受、真热爱”。姚喜双老师对同学们的朗诵进行分析指导,提出同学们朗诵时语言松散、重点过多及感情表面化等问题。姚喜双老师还声情并茂地示范作品,并让同学们展开提问讨论。
2023-11-07
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 《新时代全媒体摄影人才培训》学员作品评审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
(通讯员 阿依孜巴·阿布力克木 王莎莎摄影 杨实隆)2023年11月1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代全媒体摄影人才培训》学员作品评审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国图片社副总裁、《摄影世界》社长兼总编辑黄文,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著名策展人朱炯,《中国文化报》编辑中心副主任党云峰,《光明日报》图像版编辑马列,中国图片社图片专供部主任郭兴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辑赵安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郭艳民等15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项目负责人王真主持会议。会议现场,王真教授向各位与会人员介绍了项目学员的培训情况,并向评审专家展示了学员们创作的摄影作品。专家对各位学员的作品分别进行了点评,对项目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并对学员们的创作寄予殷切厚望。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对学员的作品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纵观全部作品,能看出学员们在作品选题上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表现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的奋斗故事。这些作品坚守了人民立场,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希望
2023-11-06
我校启动科研工作月度例会并召开11月工作会
(通讯员 王珏 董倩云 摄影 贾奕星)11月1日,为推动有组织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启动科研工作月度例会制并召开11月工作例会。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出席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作工作部署,各教学科研单位分管科研工作领导和科研秘书、实体科研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学研究处处长周建新主持。周建新介绍了科学研究处内设的科室、职责及负责人员,强调了本学期科研领域的重点工作。出版社副社长、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张国涛重点介绍了我校学术期刊平台的建设成绩和下一步举措。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殷复莲介绍了近年来国家自然基金和重点研发项目的申报、获批情况,认真分析了问题和原因,并对明年的申报作动员安排。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李玲飞介绍了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的申报、获批情况,详细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并重点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组织申报作动员安排。张绍华介绍了当前我校智库平台建设情况与相关信息报送要求,指出高校智库建设是展现前沿科研能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属地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学校形成了一把手主抓、多部门联动的信息报送机制,搭建平
2023-11-05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暨媒体融合与智能通信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会议顺利召开
(通讯员 陈清扬 马瑞 摄影 杨文文 俎薛颖)10月29日,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中国传媒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本次论坛以“媒体融合与智能通信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为主题,涵盖了媒体融合与智能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张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张兆田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综合处主任钟财军,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秘书长任小元和副秘书长王岩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近100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开幕式致辞、青年教师指导专家聘书颁发以及成长经验分享环节,第二个部分为青年教师汇报及专家交流点评环节。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刘剑波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
2023-11-04
中传举办新入职教师培训首场“部处长面对面”活动
(通讯员 肖怀宇 摄影 杨东霖、傅俊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和帮助新入职教职工明师德、守纪律、强本领、勇担当,系好教师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中国传媒大学于11月1日在中传学术中心V01报告厅举办“部处长面对面”系列交流活动的首场报告会。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研究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处、人事处、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信息化处等十余个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新入职老师们关心关切的政策制度、校情校规、办事指南等内容,开展了一场系统化、导览式的集中报告会,共同助力新入职教师们快速适应岗位角色,融入中传文化。校党委副书记李众出席活动并讲话,2022年、2023年的90余名新入职教职工参加培训。活动由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组织。校党委副书记李众开场致辞,代表学校党委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安排给予肯定,对积极关心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校内各部门各单位表示感谢,希望各部门认真做好应知应会的政策解读和信息讲解,共同为新教师成长成才助力赋
2023-11-04
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推进会成功召开
——10月31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推进会在中传学术中心V02会议室成功召开。党委书记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党委副书记李众,副校长刘守训、王晖、柴剑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红梅,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任张根兴,副主任王晓红、陈作平、李增瑞、张海、张鸿声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廖祥忠主持。张树庭在致辞中表示,校务委员会是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咨询谋划的参谋部和事业发展的“思想库”与“智囊团”,对于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校务委员会建设,多次组织研究讨论,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将努力为校务委员会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为各位委员更好地履行委员职责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在随后进行的校务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中,廖祥忠、张树庭共同为到场的各位委员颁发聘书。本次共聘任29位校务委员会委员,其中22位到场的委员丁亚平、王宇、王冠、刘首兵、陈桦、张绍华、张绍刚、张付、杨鹏、苏建勋、何海明、钟丹丹、荆学民、姚喜双、陶经、贾秀清、高越、高晓
2023-11-04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10月31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中传学术中心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共同为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揭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师生代表参加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京晶主持。今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40家学术研究能力突出、研究成果丰厚的机构作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成功入选,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对口指导下以艺术传播为主要方向开展咨政研究。柴剑平在致辞中指出,我校作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基地将在文旅部的领导下,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智能传媒优势,在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三大方面为中国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咨询做出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国家在艺术传播领域的高端智库。明文军在致辞中表示,研究基地是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希望基地能够建设成为站在理论前沿、关注实践创作的高质量研究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一是发挥学
2023-11-02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10月31日上午,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基地)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中传学术中心举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陆文捷,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国台办原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安峰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林继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嘉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廷信,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建新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中国社会科学网、《艺术学研究》《当代电视》《现代传播》《现代出版》《艺术传播
2023-11-02
黑山下戈里察大学校长一行来访我校
(通讯员 杨君丽 摄影 魏之强 杨卓君)10月31日下午,柴剑平副校长会见了来访的黑山下戈里察大学校长武科蒂奇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两校未来合作进行了探讨。柴剑平首先代表学校对武科蒂奇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两校的交往历史,对武科蒂奇校长对中国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一直以来的关注,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的问候表示感谢。他提到,武科蒂奇校长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这几年在对华交流,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框架下为中黑教育、文化、智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下戈里察大学旅游孔子课堂和中国学专业的创办,为促进中黑两国相互了解、传承中黑友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大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正致力于技术、人文、艺术交叉融合的研究,赋能国际传播,助力学校“三跨越”发展,未来希望两校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合作。武科蒂奇对中国传媒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创办旅游孔子课堂和中国学专业的初衷。他谈到,中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青少年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力军,下戈里察大学希望通过以上专业的开设,推动黑山年轻一代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下戈里察大学开设有视觉传播等相关专业,未来希望借助中国传媒
2023-11-01
张树庭校长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
(通讯员 杨红 魏思亚)10月31日,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驻华代表夏泽翰邀请,出席在办事处举行的教科文组织友好伙伴关系会见。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文化项目主管杨碧幸、文化项目官员卢叶及我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见。双方就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等已有合作领域及可开拓的合作方向展开深入交流。双方会见现场(摄影:高思嘉)夏泽翰对中国传媒大学长期以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使命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方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相关性很高,特别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方面,因为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播是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在世界遗产地能力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由双方联合开启的“遗产青年说”项目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制作的相关短视频获得了破百万的观看量。张树庭回顾了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历史,对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世界遗产知识、价值、保护理念及保护方法需要借助
2023-11-01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10月27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中国记协党组成员、国内部主任殷陆君,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作主旨发言。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中国视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中山大学新闻传播
2023-11-01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2023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政府公共关系专题研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通讯员 石艺菲 王哲雨 彭于珊 聂颖琦 常馨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智库合作方面的交流,推动建构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月25日,2023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政府公共关系专题研讨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东盟中心联合衢州市宣传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衢州市文化高地金名片暨城市品牌工作专班、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联合承办。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主任贺迪、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靳达望、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兴秋霞、新加坡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林欣蓓、中国-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副主任方强、中国-东盟中心综合事务部副主任瑜瓦格、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兼副领事艾伦、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范孝忠、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随员杜埃妙社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党委副书记武楠、副院长肖欢容、副院
2023-10-31
第三届“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成功举办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2023)”于2023年10月26日在安徽芜湖成功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自202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牵头发起已经顺利举办两届,本届论坛首次在线下进行,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2023)”开幕式现场正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的时间节点,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15个国家的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作主题发言,纷纷为如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真知灼见。胡朝荣书记致开幕辞安徽师范大学胡朝荣书记祝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2023)”的召开并对来自世界各国嘉宾的大力支持与参会表示由衷感谢。胡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地区的积极响应。围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41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3
/
17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