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2023  中传新闻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现任领导
    • 中传新闻
    • 今日推荐
    • 通知公告
    • 中传风采老
    • 重要活动(老)
    • 校园生活(老)
    • 人才培养(老)
    • 招生就业(背景)
    • 现任领导特殊页
    • 图片库
    • 旧版入口
    • 安全生产周1
  • 中传新闻
  • 2021-11-18
    “最初的年代——中国直播电视剧时代”主题展在传媒博物馆开展
    (通讯员 薛文伟 胡庭瑜摄影 肖雪)11月15日上午10时,“最初的年代——中国直播电视剧时代”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举行。展览利用大量珍贵图片、史料和实物较为详细地展示了我国电视事业诞生初期直播电视剧的发展历史。该展览是我国首个关于早期直播电视剧主题的展览。展览开幕式启动现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剧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芶鹏,校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教授,校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刘首兵、副主任储钰琦;校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博导李胜利教授,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编剧陈庚的家属陈征、熊雄,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陈宪芝以及相关专业领导、嘉宾、学生代表等出席开展仪式。仪式由传媒博物馆副馆长吴志勇主持。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教授致辞潘力馆长介绍策划此次展览的历史渊源,他表示,该展览作为传媒博物馆落实学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部署的重要活动之一,希望能够以展览的形式帮助受众全面了解人民电视事业创业的艰辛,也更加深入认识中国电视人的初心和使命。传媒博物馆作为学校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展示平台,在服务智能传媒教育实践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将发
  • 2021-11-17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记者 张旭 摄影 王雷亭 刘安彤)11月16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主持会议,全体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职能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与会人员集体学习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杨洋分别作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发言。荆学民教授以“深度辩证掌握《决议》蕴含的四大关系”为题,提出深度把握全会精神,需要把握两个“确立”的关系、“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关系、《决议》中的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和《决议》的中国意义与世界意义的关系。姬德强教授以“百年建党的世界意义:历史逻辑与传播动力”为题,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角度,解读了公报的叙事逻辑和传播潜能。杨洋老师以“‘十个坚持’:破解历史周期律的新时代密码”为题,提出牢牢把握“十个坚持”是我们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锁钥。与会人员在交流中一致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两个
  • 2021-11-17
    “明德讲堂”(第二季)“人文与科学”系列讲座正式开讲
    (通讯员 付李琢)11月10日晚,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共同举办的“人文与科学 共筑精神之园”“明德讲堂”(第二季)“人文与科学”系列讲座在44号楼一层报告厅开讲。首场讲座由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廷信和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辉主讲,教务处处长王晓红主持。王晓红处长主持讲座王廷信教授以“艺术行进的轨迹——媒介演进与艺术传播”为题,从媒介演进的历史脉络出发,对艺术与媒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他重点分析了五个核心问题,即“何谓媒介”“媒介的分类”“媒介的演进”“媒介演进与艺术演进”以及“媒介演进与艺术传播”。王廷信教授表示,艺术无法脱离媒介和传播生存,艺术先天的媒介特性决定其传播基质,媒介的演进决定了艺术的创作媒介、文本媒介和传播媒介的变化以及艺术文本形态的不断丰富,也决定了艺术创作主体、传播主体、接受主体的角色变化。他从历史维度出发,详细阐述了艺术由文字时代到机械时代再到电子时代直至互联网时代伴随媒介演进的发展历程。这表明,媒介演进推进了艺术演进,艺术的行进轨迹受媒介影响十分明显。王廷信教授总结,媒介不仅是工具,其能动性作用还体现在新
  • 2021-11-16
    民盟高校组织思想政治建设与宣传工作论坛成功举办
    (通讯员 张未然 邵梓捷 摄影 唐欣茗)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民盟思想政治建设与宣传工作,11月12日,“民盟高校组织思想政治建设与宣传工作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民盟中央宣传部、民盟北京市委指导,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主办,民盟朝阳区委和民盟中国传媒大学支部联合承办。民盟中央宣传部部长温华军,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张振军,我校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李众在论坛致辞。全国各地民盟支部的百余位盟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我校张鸿声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现场温华军部长表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担当责任,保持战略定力。张振军副主委就加强高校民盟组织思想政治建设与宣传工作提出三点建议: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凝聚智慧力量;筑牢思想阵地,坚守政治底线。李众副书记表示,本次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学校统战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希望民盟中
  • 2021-11-15
    “亚洲动画教育联盟”入选第三期亚洲校园项目
    (通讯员 王珏)近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发布《关于公布“亚洲校园”第三期项目入选结果的通知》,我校和东京艺术大学、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泰国艺术大学联合申报的“亚洲动画教育联盟:建设与管理”项目成功入选,并且是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艺术类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图为教育部“亚洲校园”第三期项目入选结果“亚洲校园”(Campus Asia)系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达成的共识,旨在通过三国高等学校间各种形式的交流项目,促进三国合作及学生的相互了解,增强学校竞争力,为培养亚洲未来杰出人才做贡献。2011年,三国公布“亚洲校园”试点项目,在国际关系、法律、能源、人文交流等各领域联合培养优秀人才,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我校“中日韩动漫国际合作课程”项目经过中日韩三国间公开征集、严格遴选、联合评审,入选“亚洲校园”第二期项目。2021年,结合过去五年的建设经验和当前国际教育的合作需求,项目组对建设内容进行了升级,以“亚洲动画教育联盟:建设与管理”为题成功申报了第二个五年期建设。“亚洲校园”入选项目每期实施时长为5年,由三国教育部联合择优遴选。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第三期“亚洲校园”合作类型拓展为“亚洲校园+
  • 2021-11-15
    文旅部通报表扬我校《伟大征程》组织排演工作
    (通讯员 王昂)11月15日,我校参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表演团队荣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以表彰我校师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活动中的突出贡献。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7月1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了晚会盛况。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60名师生组成的合唱团,与其他27所高校师生代表团一起,光荣地参加了演出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传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合唱团表演合唱团自5月初成立以来,累计训练200小时。其中,开展校内自训13次,参加校外合练7次,在历时2个月的辛苦排练下,我校师生顺利完成了包括《跟着共产党走》、戏剧与舞蹈《破晓》、情景大合唱《怒吼吧 黄河》等9个节目的演出任务,我校师生以饱满的情绪,精准的动作,展现了中传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风采!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大力培养“弘道崇德 经世致用”的时代新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推进计划,以德为先、五育并举,培养一批批善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
  • 2021-11-13
    喜讯:中传学子摘得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桂冠
    11月7日,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第69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年度盛典在厦门完美落幕。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杨诗尹同学在百位佳丽中脱颖而出,摘得本届赛事桂冠。之后,她将代表中国参加全球环球小姐总决赛,向世界诠释独特的东方之美。“环球小姐”(Miss Universe)大赛是被誉为全球现代时尚文化象征的选美盛事,创立于1952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每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赛事以“帮助全球女性实现理想,促进事业、生活和个性的发展”为宗旨,对女性言谈、举止、个性、体态、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选拔,致力于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如今在T台上优雅大方、光芒万丈的杨诗尹,在大家眼中也是个能力出众、勇于尝试的“梦想家”。杨诗尹来自浙江金华,从小喜欢表演,多才多艺,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高考时,杨诗尹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最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大学生活中,杨诗尹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知识及专业素养,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及才艺水平。偶然的机会,杨诗尹在网上看到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选拔信息,便决定挑战一下自己。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与努力,
  • 2021-11-12
    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1年会召开
    11月6日下午,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智能融媒体实验室”)2021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时空报告厅成功举行。智能融媒体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张树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田永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丽芳,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殷乐,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教授苗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叶明睿等全体学术委员与会,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认真考核评估,就实验室学科布局与研究重点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智能融媒体实验室主任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宋金宝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智能融媒体实验室副主任秦瑜明、柴剑平共同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致开幕辞并向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段鹏副校长着重介绍了智能融媒体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指出实验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围绕传播内容与传播机制两大核心问题,重点开展媒体内容智能生产研究及科学传播理论框架与技术应用体系研究,期望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指导
  • 2021-11-12
    林卫国教授获评“全国杰出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称号
    11月8日,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颁发了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计网学院林卫国教授获评“全国杰出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称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的奖项,包括科技进步奖和科技人才奖。2021年评审委员会从科学思想品德、重要科技贡献、影视科技界威望以及专家系数等四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共评选出“全国杰出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9名。林卫国教授长期工作在广播电视科技与工程技术领域,是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与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共建实验室负责人(2019年成立),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人起草了《中国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2019版》,正在共同起草《面向短视频运营的智能内容监管技术方案》《换脸防范技术要求》以及《中国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2020版》。作为中国数字版权管理论坛ChinaDRM的发起成员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相关科研团队的负责人,林卫国教授牵头起草了《视音频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标准符合性测试GYT 335-2020》和《视音频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合规性要求GYT 336-2020》,参与起草了《
  • 2021-11-12
    我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员业务培训暨座谈会
    (通讯员王飞可)为全面贯彻学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行动方案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细,11月10日,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员业务培训暨座谈会。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长、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根兴,巡察组长、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灵就相关内容进行了传达学习,会议由监察处副处长、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柴娟主持。全校27家二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张根兴同志向大家传达了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反馈精神、教育部党组2021年下半年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精神及教育部党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同时对监督员队伍建设的背景及工作内容进行了介绍。刘灵同志结合巡察工作实际对《中国传媒大学党委2021年巡察监督重点》进行解读;柴娟同志对《中国传媒大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主要内容做了介绍和说明。与会监督员们针对工作实施办法展开充分讨论,提出了宝贵建议,并畅谈了对于监督工作开展的思考。张根兴同志对监督员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监督
  • 2021-11-11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2021年度会议成功举行
    (摄影 王雷亭)11月6日上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1年度会议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重大楼7层会议室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文华;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处处长闫金定、基础研究司基地处副处长李旭彦,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副处长李人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国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晓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清华大学教授朱文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勤、国重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吕锐、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曹立宏等国重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重实验室主任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国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国重实验室执行主任王晖等共同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
  • 2021-11-10
    《映山红·万泉河水清又清》喜获高校短视频网络评比一等奖
    (通讯员 郭妍)11月8日,我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联合制作的音乐视频《映山红·万泉河水清又清》荣获“我们不一young:青春向党 强国有我”高校短视频网络征集活动一等奖。“我们不一young:青春向党 强国有我”高校短视频网络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本次活动由新华网客户端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参与,从近千件作品中海选精挑出50件入围作品,特邀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作家网等40余家媒体,组成专业媒体评审团,由大众网络投票和新华号特邀专家对全部入围作品进行评分并综合点评。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师生优长和资源优势,推出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映山红·万泉河水清又清》作为“唱支歌儿给党听”的重要成果,由我校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录音师陶经,青年教师汪静渊,知名音乐制作人、青年教师原艺,著名歌唱家白雪等60余名师生倾情表演,以当代音乐制作手法演绎经典红歌,将党史学习、课程思政、作品思政与传媒特色有机融合,讲述峥嵘岁月,歌颂百年辉煌,以热忱之心唱时代新声,表达了中传人重温誓
  • 2021-11-09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重点项目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举行
    (通讯员 王锦刚)10月28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重点项目开题论证会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校内领导、专家现场指导,校外领导和专家学者以线上视频直播方式参会指导。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科联理论研究部干部王海腾,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处长贾秀清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研究员,北京电视台原副台长、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王灿发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教授、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教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锦刚教授主持。贾秀清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她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表示一定继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研究的科研支持工作。2021年度两项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分别从课题研究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性以及预期成果等方面
  • 2021-11-09
    中传首次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顺利完成
    (通讯员 王维家 摄影 王雷亭申皓文范绮梦黄一淼)11月6日至7日,196名2020级博士研究生、830名2020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硕生)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以实战形式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同时这也是我校历史上首次举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我校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举措中建立了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这次考试是对改革举措的一次正式检验,备受各界瞩目。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与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是中国传媒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传媒大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严格质量管理、推动建立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体系的重要步骤。为组织好这次考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亲自部署,分管校领导深入一线指导落实;研究生院统筹协调,制订周密计划并多次组织演练,各培养单位具体落实考试组织工作;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和各项保障工作。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园媒体平台发布考试方案、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39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88/172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