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2023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现任领导
中传新闻
今日推荐
通知公告
中传风采老
重要活动(老)
校园生活(老)
人才培养(老)
招生就业(背景)
现任领导特殊页
图片库
旧版入口
安全生产周1
中传新闻
2021-11-26
学校召开处级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宣布大会、专业教师校内挂职宣布大会
(通讯员 张师迅 摄影 王雷亭 刘安彤 宋翔堃)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中央人才工作精神,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2021年11月19日和25日,中国传媒大学分别召开处级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宣布大会、专业教师校内挂职宣布大会,正式宣布13名处级干部、5名专任教师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开启为期一年的交叉任职、校内挂职锻炼。处级领导干部交叉任职、专任教师校内挂职是今年下半年学校党委系统部署、同步推出的两项重大改革举措。通过打破机关和基层、党务和行政、部门和学院、学科和学科、业务和业务间的壁垒,大力推动校内干部的交流、岗位的互动、思想的统一、文化的交融,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干部队伍,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11月19日,我校召开处级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宣布大会,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李众,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李新军、段鹏、王晖,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长杨懿等出席会议。李众副书记宣读了13名交叉任职处级领导干部的任职决定。学校党委
2021-11-26
我校代表团出席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通讯员 叶龙)11月24日至25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网信委主办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广交会展馆举办。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段鹏,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吕锐,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院长兼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叶龙组成代表团全程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11月24日,由人民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率先举行,技术论坛主题为“创新:技术赋能”,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嘉鸣,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段鹏副校长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路演环节作了题为“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的发言。段鹏副校长在发言中表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9年11月成立以来,积极对接国家任务,以用自然科学方法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研究特色,建立了以引领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科研创新为核心,以搭建面向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发展趋向的先导实验环境为抓手,以培养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为责任,以创建媒体融合
2021-11-25
“明德讲堂”(第二季)“人文与科学”系列第二讲开讲
(通讯员 付李琢)11月18日晚,“明德讲堂”(第二季)“人文与科学”系列讲座第二讲在44号楼一层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主题聚焦在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领域,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志强和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李春芳两位老师主讲。戴志强教授讲座的题目为《人工智能创意与艺术虚拟现实》。他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认识人工智能创意的创新实践?最新兴起的‘元宇宙’是怎样的概念?如何对艺术虚拟现实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如何认识新文科?”几方面问题入手,从艺术表现与科学认知的视角,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戴志强教授提出,随着当今时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5G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关注人工智能创意的发展,关注艺术虚拟现实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根本在于认知智能,而非行为模仿。他分析了人工智能五个未来领域,分别是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人机混合智能、以及自主智能系统。戴志强教授提出,人工智能不一定像脑一样去思考,不一定像人一样去计算,而是可能以超越人的一种模式去思考、去计算,“这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李春芳教授讲
2021-11-25
第七届亚洲大学生电影展获奖名单公布
11月22日,第七届亚洲大学生电影展(7th AUFF)在中国传媒大学圆满落幕,闭幕式暨颁奖礼将在白杨网、欢喜首映、B站同步播出。本届亚大由路阳导演担任评委会主席,韩国导演洪智暎、日本编剧福田卓郎和导演姚婷婷、制片人王彧组成的评委会从作品内容、独创性、艺术性、技术完成度和技术表现力等维度出发,在入围的44部作品(中国赛区23部,海外赛区21部)中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优秀奖3名、评委会特别奖8名。本届亚大在疫情中,仍能收到亚洲各地高校学子的积极反馈,实属不易。在评委会主席路阳的提议下,五位评委一致决定将评委会特别奖从5个扩展为8个,这也体现出大家对特殊背景下,青年电影人被激发出的强劲创作生命力的赞赏。受疫情影响,本届评审工作不得不通过线上进行。不同类型的入围作品引发了评审团的热烈讨论,现场惊喜连连,认可不断。表彰富有新意、彰显青年力量的作品,是本届评委达成的共识。颁奖礼致辞环节,采取北京现场录制和韩日远程在线录制相结合的方式,评委们分别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并表达了祝福。疫情阻挡不了电影人的热情。以光影传情、用梦想发力,心系亚洲,放眼世界。亚大为特殊时期的创作与交流搭建了无障碍平台
2021-11-25
我校召开第七期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科研项目结项暨成果汇报会
(通讯员 葛娜)11月19日,第七期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科研项目结项暨成果汇报会在明德楼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李众参加会议。第七期建言献策科研项目负责人及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通识教育中心、人文学院等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叶菁主持。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叶菁首先介绍了建言献策科研项目的设立背景及重要意义,她指出,建言献策是党外人士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建言献策科研项目的设立是学校对建言献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为广大党外人士参与学校建设和改革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较好地促进了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党委统战部副处级统战员张冬梅介绍了第七期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征集、立项、中期检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建言献策科研项目七位负责人分别从读书周情况调研、本科生课程学习状况调查、少数民族预科生适应性问题、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研究、国际化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学校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研究、混合式教学实践等方面汇报了项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评审小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后,进行了现场提问,并对项目
2021-11-25
我校举办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
(记者 岳烛韵 许艳燕 摄影 王雷亭 申皓文 蹇松明 陈艳姣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弘扬建党百年以来典型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伟大革命精神,激励全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11月24日下午,“追寻精神之源 坚定忠诚信仰”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在中传讲堂举行。党委副书记李众出席培训会并致辞,全校85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本次培训。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监察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等学院负责人一同参加。李众副书记指出,学校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对青年党员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本次专题培训既是号召全体青年学生系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及时雨,又是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行动自觉的动员令。李众副书记对全体学生党支部书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形成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
2021-11-23
人文学院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专题报告会
(通讯员 文文 摄影 王庆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师生的和谐发展,11月11日下午,人文学院在明德报告厅举办2021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专题报告会首场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党委统战部部长李众,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叶菁,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郭婧娜,人文学院副院长贾振魁以及人文学院教师代表、全体少数民族预科班同学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裴鸣主持。李众副书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少数民族预科班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李众副书记对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人文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传特色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新路。李众副书记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对预科班学子的殷切期许,鼓励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团结友爱、勤奋互助、自强不息、励志成才,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
2021-11-23
我校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鼓励奖
(记者 张旭)日前,接到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通知,中国传媒大学荣获“北京市 2020 年(第十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鼓励奖”。本届活动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围绕“全民智学促治理,素质提升增实效”主题,组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共设立特殊贡献奖、优秀组织奖、成功组织奖和鼓励奖4个奖项,共49家单位获奖。其中,中关村管委会、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5个单位获得鼓励奖。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学习活动,持续擦亮“书香校园”品牌,鼓励引导师生“好好做个读书人”,爱学、乐学、勤学在校园蔚然成风,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学校将持续深入开展终身学习活动,深化学习型校园建设,让学习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与生活方式。(编辑:黄思懿)
2021-11-22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参加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并宣读《倡议》
(通讯员 隋欣益 徐千壹 许晓梦)11月19日,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生态、滋养网络空间,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上,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全国网络社会组织和互联网企业向社会各界发起《共建网络文明行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赵晖,国家一级演员、老艺术家瞿弦和,中国乒乓球队男队队长、奥运冠军马龙,我校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主持人严於信,青年演员黄轩与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冯琳等25名师生同共同宣读了《倡议》。从前期的脚本内容编排、流程环节设计、宣读人员选拔,到中期的多次训练,再到最终的顺利宣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团队,历时四个月,圆满完成了本次大会《倡议》的筹备与宣读任务。大会《倡议》领诵人、我校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主持人严於信认为,网络文明中有两个关键词,“网络”与你我生活密切相关,“文明”需要你我共同营造。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文明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表示,作为
2021-11-20
中国传媒大学北美校友会一行来母校交流
(通讯员 王治丰 韦健宇 摄影 田真玮)11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北美校友会会长屈建平携陈天皓、黄煊赫、安博一行4人来访母校。围绕促进校友交流、推进校友工作、共建校友服务平台、实现校友与学校优势资源的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伴随悠扬的校歌响起,北美校友会一行回访母校座谈会正式开始。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兼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刘首兵首先代表学校对校友一行重返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广大北美校友致以问候与祝福。刘首兵主任表示,校友与学校、校友与校友间有天然的情感联结,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与校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巨大发展空间。在“十四五”这一创新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学校也将优先利用校友资源开展交流合作与校友工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刘首兵讲话她同时就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的部门设置、工作情况与未来规划进行了介绍,近期将上线涵盖联系校友组织、成绩单办理、毕业/学位证明补办、图书馆阅览、场馆预约等功能的全新校友服务平台,搭建沟通网络,更好地服务广大校友。校友发言交流座谈中,屈建平会长回顾了北美校友会作为中传首个校
2021-11-19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熊澄宇院长领学《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通讯员 何震 摄影 廖欣)11月17日下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熊澄宇院长作领学报告,会议由党总支书记郇瓛主持,校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张旭应邀列席。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上,郇瓛书记就参加11月16日学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情况进行交流,传达了廖祥忠书记讲话要求,分享了荆学民教授、姬德强教授、杨洋老师会上所做的辅导报告要点。郇书记表示,学院党总支要认真落实学校党委要求,将学习全会精神及《决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力求学深悟透,知行合一。熊院长作学习《决议》专题领学辅导报告。为深入领会《决议》精神,熊院长回溯剖析了我党历史上前两个决议的产生背景、内容框架及重要历史结论,重点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开创”四个关键词,对《决议》内容进行了深度解析,并结合自身几十年深耕文化领域的经历,向参会老师分享了他对文化建设成就的体悟。熊院长建议老师们结合《决议》中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和要求,进一
2021-11-19
我校出版社“文史哲通识读本丛书(有声书)”项目入选“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项目”揭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文史哲通识读本丛书(有声书)”荣誉入选,从此次全国出版单位共申报的49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文史哲通识读本丛书”由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教授担任总主编,已出版《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哲学通识读本》四本图书。在出版纸质图书的基础上,组织播音主持艺术学院37位专家诵读录制成有声书。图书和有声书的出版集合了我校优质的学科和专家资源,实现了全媒体形态出版,是我校推动全国艺术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助力高校通识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迄今已举办过四届,此次评选,旨在进一步引导推动有声读物创作生产,以精品庆祝建党百年,重点扶持以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立体呈现、生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声读物,以及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展现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信心面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有声读物。未来,我校出版社将持续加强融媒体、音视频内容建设,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充
2021-11-19
中国传媒大学隆重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记者 王维家 摄影 申皓文 缑宇 覃宝睿)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人才制度改革,11月18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隆重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总结近年来学校人才工作经验和成效,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集中发布并实施人才重大工程计划和系列人才制度文件,重磅推出“创作型青拔人才培育项目”、“‘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教授聘任”实施办法等重大改革举措,创造性提出并系统建构“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的十字方针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从毕业生到“大先生”的人才培养链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有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在中传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全体在校校领导;全体正处级领导干部;教学科研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副处级领导干部;非处级中层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称号入选人员、青年拔尖人才,师资博士后代表、教授代表和校属科研机构负责人代表等300余人在主会场中传礼堂出席会议。其他教职工近千人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李众主持。王晖副校长代表学校作人才工作报告。王晖副校长首先全
2021-11-18
我校本科生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通讯员 王雨晨 蒋青苗 吴艾秋)近日,202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简称国赛)揭晓奖项。经过多轮评选,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张亚娜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吴艾秋、许睿思、贾博舒在本科组4507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同时,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由冀艳鹏、尹安琪、姚泽斌组成的学生参赛团队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我院学生参与的其他11个团队也获得了北京赛区级别奖项,实现了获奖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国家级一等奖获奖团队(张亚娜老师、吴艾秋、许睿思、贾博舒)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发文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该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竞赛目的是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3人一组,在72小时内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创建数学模型、求解、编程和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等步骤。学生团队答辩思路今年,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的1566所院校(校区),共49529支团队、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39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87
/
17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