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创作谈举行

来源:艺术学部浏览次数:295发布时间:2016-07-05

(通讯员 杨乘虎 徐梁)近日,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1937·南京记忆》摄制组、中国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主办,我校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承办的“国家影像·民族记忆·历史责任——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创作谈”成功举办。作为我校传媒艺术学术工坊的学术交流活动,该座谈邀请了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等专家,聚集了导演闫东为核心的主创团队与央视著名主持人黄薇、珠海电视台台长郭琳为代表的传媒业界精英,以及我校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智锋教授、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鲁景超院长领衔的传媒学界专家学者。活动由中心执行主任杨乘虎研究员主持,来自传媒艺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师生50多人现场参与了创作分享。

《1937·南京记忆》的总导演闫东携影片顾问朱成山、李宗远及其一众主创团队讲述了这部纪录片的诞生始末。他们对于纪录片从策划、撰稿、拍摄、编辑,到审片、修改、播出、评奖等环节的讲述,呈现了一部大型纪录片的创作需要付出的心血与努力、需要面临的艰辛与困境以及纪录片工作者们的人文情怀、历史担当、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角。

珠海台郭琳台长与央视黄薇主持人等传媒业界代表们纷纷指出,《1937·南京记忆》主创团队,拥有记录国家、民族影像的历史担当、创作中的敢于突破与创新的极大勇气及热情。该片编剧之一房格所著的《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闫东和他的纪录团队创作纪实》,充分展现了以闫东总导演为核心的创作团队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不断涌动的善思和灵动、执着和匠心、情怀与理想。

专家学者们对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的创作观念和价值理念等进行了深入的评议。鲁景超院长高度肯定了该纪录片创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的卓绝努力和一贯秉承的家国情怀。胡智锋教授用“重大性、权威性、前沿性、创新性”阐释和总结了导演闫东及其创作团队在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过程突显的鲜明特点与亮点。

会间,此部纪录片的解说李立宏老师,讲述了自己在为《1937·南京记忆》配音时的点滴,并深情朗诵了《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闫东和他的纪录团队创作纪实》中文字,以缅该书作者房格女士。

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于2014年12月12日在央视科教频道、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央视5个外语频道、江苏卫视及中国网络电视台也同步播出,首次实现了央视大型纪录片在国内外、多语种(中、英、法、俄、西、阿)的同时播放。就在首播当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21家新媒体同步播放该片。2015年,由新世界出版社策划的多语种同名图书出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BIBF国际书展、印度书展上大放异彩。从电视到新媒体再到图书出版,《1937·南京记忆》以其国际化的视角、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入的讲述与反思,成为至今为止中国推出的最全面反映这段历史的纪录片精品。

(编辑:储钰琦)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