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22-04-06
我校将定点扶贫案例生动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学
(通讯员 宾田田 李威颖)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月24日,我校“双师”模式再现2021级少数民族预科班课堂,多位领导老师凝心聚力、齐聚云端为少数民族预科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本次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威颖主讲,教学设计中将我校定点帮扶民族地区的案例生动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教学之中,用中传人自己的案例讲授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民族平等”主题中,李威颖老师连线了正在西藏民族大学挂职的张树庭副校长。张树庭副校长结合援藏工作切身感受强调,民族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首要特征,也是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一项总原则和总政策,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张树庭副校长走进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课堂,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民族理论知识,也体现了学校领导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与重视,更是落实学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举措。在“民族团结”主题中,课程连线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东建院长。
2022-04-06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疫’路同行,从‘心’出发”线上团体活动
(通讯员 王玉婷)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度过延迟返校期间的居家学习时光,做好疫情防控非常时期的“心理防护战”,了解自我、增强自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30日发起开展了“‘疫’路同行,从‘心’出发”线上团体活动,特邀国家心理咨询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老师作为带领人,同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播研究院和艺术研究院的近6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云上互动。傅楠老师以“自我赋能”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和数字的选择,开启了五轮小组讨论和集体分享。在近三个小时的活动中,傅楠老师创新应用了体验式的互动和对话式的反思等活动形式,大家在鼓励、关心、肯定和帮助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消弭了一部分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傅楠老师鼓励大家以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心态直面当前困境,学会悦纳自我、主动作为,她强调“无论你想要怎样的目标和改变,都需要从当下开始做起”,隔离不隔心,离校不离学,从过去汲取经验,就当下展开行动,向未来增添力量。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延缓学生返校的疫情防控政策,高度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传播研究院、艺术研究院共同牵头,针对同学们因疫情反复拉大的心理距
2022-04-06
实践教学中心师生助力“新中学者解读《红楼梦》系列讲座”
(通讯员 向笠)在大型活动中发挥专业本领,在国际化交流中提升自我。日前,中华文化传承主题活动“新中学者解读《红楼梦》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红楼梦》与现代管理”成功举办,中国传媒大学实践教学中心魅力声音工作坊项目组的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从活动宣传策划、微信公众号推送、海报设计制作、活动直播录制、后期剪辑制作等方面全程参与,为本次讲座的顺利开展助力。本次讲座由新加坡红楼梦学会主办、南洋国际俱乐部联合新加坡全球联系司承办,并获得南洋诗社、南洋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中国红楼梦学会、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等学术机构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开幕式上,诸多领导与嘉宾发言并致辞,表达对“新中学者解读《红楼梦》系列讲座”的赞赏与期待,如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新加坡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侠、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林得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游俊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曲景毅等。讲座由中国传媒大学向笠教授担任中文主持,新加坡青年发明家潘正祥博士担
2022-04-06
我校召开2022年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通讯员 禹学军)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实验室安全工作,4月1日上午,我校召开了实验室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部长杨懿出席会议,学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实验室工作相关人员及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共68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刘杰锋主持。会上,刘杰锋处长首先传达了近期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和教育部钟登华副部长的讲话精神,特别强调了钟副部长对2022年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张润简要汇报了学校2021年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对2022年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张润副处长在会上明确了2022年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及进度安排,并强调实验室安全工作应抓早、抓小、抓细、抓实、抓严,要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和谐稳定。杨懿校长助理肯定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成立以来在实验室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表示,目前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工作模式规范化持续推进,希望大家戒骄戒躁,以查
2022-04-04
我校荣获北京市“建设诚信高校”系列活动多个奖项
(通讯员 胡诗丹)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经信局、团市委共同组成活动委员会,各高校为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的“知信、用信、守信,建设诚信高校”系列活动圆满落幕。我校荣获诚信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来自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万昱麟、依斯坎的尔·艾合买提在“第二届首都大学生诚信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胡译匀荣获二等奖。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部署,进一步强化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联合举办了以“以诚取信”为主题的“首都大学生诚信演讲比赛”校内选拔赛。经过前期精心组织,严格筛选,最终选拔推荐胡译匀、依斯坎的尔·艾合买提、万昱麟三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首都大学生诚信演讲比赛”市赛。线上初赛线下复赛复赛结束后,校团委联合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为参加市赛的选手们精心录制了参赛视频,并指导同学们完成后期剪辑、市赛申报等后续工作。三位同学在市赛中表现出色,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传媒青年对诚信的理解和感悟,发出了“做信用体系的建设者,做诚信创建的赶考人”的时代强音,彰显了传媒学子争做诚信道德的践行者和弘扬者的青春风采,最终斩获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2022-04-04
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第三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会议召开
(通讯员 徐若昭)3月31日,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第六次全体工作会议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以及全体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廖祥忠教授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张庆国处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张庆国处长介绍了前两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认定情况,阐明了第三批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的总体把握,要求教指委各委员坚持一流专业建设的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和推荐工作的指导标准。张庆国处长就第三批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质量第一,并在推荐工作中严把政治关和程序关;二是要注重统筹协调专业布局和区域布局;三是要严格遵守纪律要求,切实做到“六个不得”,并发挥教指委的专业性特点,做好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推荐工作。教指委主任委员廖祥忠教授申明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的重要性,表示教指委需准确把握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坚持“以本为本
2022-04-02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
(通讯员 许莹)4月1日,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发布一部由党委书记刘灵和院长黄心渊拍摄的疫情防控小视频,叮嘱同学们非必要不聚集,按时打卡上好网课,提升疫情防控意识。视频一经上线,火爆网络。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认真按照学校部署开展各项工作。日前,学院召集教工支部书记、班主任召开疫情防控线上会议,就每日健康监测、进出校管理、居家学习生活进行了工作部署,要求班主任及导师努力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全员防控人人有责;指导大家做好值守,如有紧急情况,严格按照应急报告及处置机制开展工作;动员大家积极组织学生线上读书,倡导体育锻炼,关心困难学生,开展就业帮扶推荐工作。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疫情防控宣教工作,将专业特色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由辅导员吴亚楠老师和张波老师出镜拍摄小视频,提醒同学们简道云按时打卡。学院关注疫情期间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学生工作队伍的老师们开展了学生心理访谈和心理辅导等工作。刘灵书记对学院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按照学校相关要求部署,做好学生心理教育辅导工作;二是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进行教育引导;三是立足各专业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学院还举办了心理育人工作经
2022-04-02
“中传教师发展活动月”之“中医心理减压”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通讯员 李霞)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及技能水平,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积极构建关心关爱教师服务体系,引导教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将4月定为“中传教师发展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围绕“身心健康篇”及“教学技能提升篇”集中举办线上教师发展系列活动。4月2日上午,第一场活动“中医心理减压”专题讲座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教授、知名专家闫少校主讲,全校90余位教师在线参加活动。讲座由党委教师工作部霍淑芬副部长主持。霍淑芬副部长对闫少校主任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次主讲嘉宾的专业背景。闫教授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压力的来源和压力管理的策略,同时,结合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测试,与老师们一起,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老师们目前的心理现状,并建议老师们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减压的方法及措施。闫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为老师们讲解了减压十巧手、八段锦、冥想、减压音乐、常用穴位的心理调节等多种舒缓压力的小妙招,引导教师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对压力情绪的认识,对自身的潜意识和其它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觉察、反思、监督和调控,进而达到自我调适,实现快乐工作
2022-04-0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六十七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到我校考察调研
(通讯员 周维一 摄影 王雷亭 申皓文)3月29日下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六十七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来到我校,围绕应急舆情分析与应对研究工作开展考察调研。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党委副书记李众,副校长李新军陪同调研。来访领导一行在学校国重大楼融媒体中心召开座谈会。学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部长杨懿介绍了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以及我校在舆情分析及应对研究工作方面的整体情况。媒介音视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龙、校团委副书记付海钲、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周亭、国家舆情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沈浩分别介绍了国重实验室和国家舆情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舆情研判与危机应对以及融合传播创新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及成果。与会人员结合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交流。在校史馆和传媒博物馆,来访领导一行详细了解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深入了解了中外传媒发展历史及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大家还饶有兴致地体验了互动朗诵台、虚拟演播室等特色功能。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来访领导一行参观了亚洲动漫研究中心、中国动漫艺术陈列馆等,详细了解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和
2022-04-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演艺共性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中传召开
(通讯员 李树锋 摄影 王悦)3月30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云演艺共性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现代服务业处处长张金国,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乔伟,项目专家组组长、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树武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刘越教授,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朱新村理事长、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蒋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旭昆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志教授、中国戏曲学院赵伟明教授、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徐奇副部长等专家出席大会。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副校长、项目负责人王晖出席会议。会议由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张国涛主持。段鹏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参会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协调全校科研力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张金国处长介绍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并就项目的过程管理规范和流程、实施方案编制新要求、管理经验和项目实施中的常见问题等内容进行了培训。乔伟副处
2022-04-01
教育发展中心国际教育学生公寓云搬迁顺利完成
(通讯员 丁帆 苏圣婷)山水相逢中传同行,云寄行囊祝愿新程。3月26日-30日,中国传媒大学教育发展中心组织62名教职工,顺利完成国际留学教育项目共计500名学生、94间公寓的云退宿与云搬迁工作,用爱心理清行囊,用行动温暖师生。在特殊的战“疫”之际,中心经反复研究商讨,制定了《国际留学教育项目学生公寓云搬迁手册》,并成立专项工作组,由中心主任王雪野、中心党总支书记王化南负责全面统筹。本着“落实防疫政策、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保证满足学生需求”的工作原则,工作组事先和每位同学进行了“一对一”沟通,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并按阶段细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人员,形成5个统筹协调组和15个打包小组,明确专项责任;从物品整理、确认明细数量到打包邮寄与寄存,从学生意愿调研、全程现场直播到包裹到家及领取确认的反馈,形成了专人负责、持续运转的闭环工作体系,工作推进高效有序。在搬迁工作期间,工作人员现场与学生视频连线,用“云直播”的方式对学生个人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登记与打包,尊重和保护每一位学生的隐私,爱惜每一件物品,特殊物品进行防摔、防压、防潮处理,确保每一件行李的安全。每个缝隙和角落都仔细检查,一遍遍询问,一
2022-04-01
知名校友敬一丹向“中传学者文库”捐赠图书
(通讯员 冯佳 摄影 刘安彤)3月29日下午,“知名校友、主持人敬一丹图书捐赠仪式”在图书馆举行。此次捐赠的图书共计九种,是敬一丹校友多年新闻工作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的结晶,将与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一并入藏图书馆“中传学者文库”,供在校师生阅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姚喜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岩、图书馆馆长龙小农、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及在校学生代表参加捐赠仪式。仪式由图书馆副馆长王进主持。龙小农馆长在致辞中,代表图书馆对敬一丹的捐赠表示衷心感谢。他深情回顾了敬一丹的著作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的影响,评价敬一丹所赠图书是“见人见物,所思所想,真性真情,一以贯之,给人启迪”。敬一丹校友在发言中盛赞学校图书馆建立“中传学者文库”,为学校展示学术成就、赓续中传文脉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敬一丹以很多鲜活的细节回忆,讲述了图书馆对她学业的重要帮助,形象而谦虚地称此次赠书是向母校“交作业”。她希望图书馆继续助力传媒学子积累学术底蕴,为培养更多优秀传媒人才服务。姚喜双教授高度赞扬了敬一丹的人品、学识和专业能力,希望图书馆好好利用校友捐赠的学术著作和优秀作品,利用现代
2022-04-01
国重实验室及协同创新中心召开春季工作会议
(通讯员 张卓洵 摄影 续鸿飞)3月23日下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及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召开春季工作会议,集中深入学习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落实今年重点工作。国重党委书记侯隽首先带领大家集体学习了廖祥忠书记、校长在今年春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传达了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和今年工作重点。侯隽书记逐项回顾了去年学校116项工作亮点中与国重、协同中心密切相关的要点,结合国重整体工作,对今年如何继续取得更大进步做出了部署;对照廖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四项重大任务”“九项重要部署”和“二十项具体工作”进行了解读,布置了今年工作规划,号召所有老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尤其要确保国重顺利通过重组验收。国重专职副主任张远总结了国重去年在体制机制创新、科研攻关、科技发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对迎接重组验收进行了部署。协同中心副主任曹三省结合自己分管的科研及智库建设、国内合作与乡村振兴、成果转化、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等工作,对今年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协同中心副主任唐远清结合自己分管的学科建设及高精尖项目、研究生招生培养、发
2022-04-01
北京师范大学邬霞教授受邀为我校讲授前沿课
(通讯员 王丹煜)3月31日下午,应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邬霞教授为我校博士生讲授了主题为“脑信息处理”的前沿课。课程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金立标教授主持,学院2021级全体博士研究生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和老师参加课程。因疫情防控原因,课程通过线上进行。邬霞教授介绍了脑信息处理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基于两种模态的脑数据分别介绍其信息处理模式,包括脑数据信息预处理、基于聚类分析的EEG信息建模和基于高斯图构造模型的fMRI数据建模等。她还与学院师生分享了自己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课程结束后,听课师生同邬霞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通过这次讲座,大家对脑认知研究、脑疾病诊疗以及整个脑科学领域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邬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脑信号智能分析、类脑算法等。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十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9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18
/
900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