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中传新闻
  • 2020-02-20
    安静读书 宅而不惰 让我们在春天里等待重逢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发布了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学生不要提前返校,居家不外出,做好自身防护,同时利用假期时间,多读书,多思考。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要求青年学生做“守护者”,做“修行者”,做“识途者”,务必按照统一部署,配合学校返校复学工作的相关安排,做好个人防护和返程规划。如何帮助大学生居家防疫,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如何做到共克时艰,战胜疫情? 新华网记者采访了中传教务处处长王晓红和学生工作处处长郭婧娜两位老师,让我们来听听她们如何说新华网视频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bb4UD8SezNhDczoW_qKkw
  • 2020-02-20
    最美楼妈:一栋楼和她的606个孩子暖心故事
    2020年1月22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直播间》——“暖心故事”系列报道了中传“最美楼妈”徐景云的故事,也以此向那些平日里忙碌工作的宿管阿姨们致敬。 http://www.centv.cn/p/346305.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坚守。今天的暖心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媒大学梆子井男生公寓楼妈徐景云。徐景云和楼妈年前巡楼:230在吗同学?在呢?想着锁门,早上走,出来进去的,完走回家把窗户门电都关好了,想着到一楼阿姨那登记。采访 中国传媒大学梆子井公寓6号楼宿舍管理员 徐景云:我叫徐景云,今年49岁,在中国传媒大学梆子井6号楼当楼妈,我在梆子井公寓6号楼当楼妈的第六个年头。我们值班人员主要负责大门看守,完了以后就是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得认人,不是这个楼的人不让进,完了以后就是日常的学生好多借钥匙,完了以后保修活什么的好多,完了以后还有包括好多学生有可能日常的衣服开了线了干什么的,也可能让我们楼妈帮着缝缝,这些日常的小生活小事吧反正是。把好宿舍大门,有一双“鹰眼”格外重要。徐景云能一眼认出进出学生是否属于
  • 2020-02-20
    谢博文:守好中传战“疫”的第一道防线
    2月15日早晨8点,中国传媒大学南校区安保工作负责人谢博文带着白色保温杯准时到学校门岗处执勤。天气寒冷,他穿上棉衣棉裤,外面套了一层制服大衣。因为物资采购困难,谢博文小心地把一次性口罩戴在N95口罩里,里面的一天半一换,外面的尽量延长使用。除此之外,护目镜、一次性手套、消毒酒精、红外测温仪一一检查,一个不落。准备好工作日志,谢博文将开始一天长达十六个小时的工作:守好中传战“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工作职责内的,我们必须解决”受疫情影响,学校进校通道只开放了4个,每天入校人数不超过300,但是仔细的身份核实、体温测量、数据统计、各门岗巡视是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整个上午,谢博文会一直巡视中传各个入口,和保安队队员一道守护着这座校园。他介绍到,“非本校工作人员或公寓住户禁止入校,非预先登记人员劝阻入校,这是不能违背的准则。”年后下过三场大雪,风夹杂着雪花刮过,“后背凉的要命”。队员们在站岗的时候,鼻尖被风吹的酸疼,厚重的大衣也抵不过扑面的寒。保安队很难在硬件上提供帮助,便想出了送姜汤这个有人情味儿的方法,暂时缓解了执勤保安的寒冷。“属于工作职责内的,我们必须解决”,这是谢博文和他身后中传保安
  • 2020-02-20
    魏贝贝:给心灵戴上一个防护“口罩”
    她虽然没有奔赴在一线,但是她与众多医护人员一样,给需要护理的“伤口”包扎,给病人套上一个防护“口罩”。她是我校心理中心专职教师魏贝贝。疫情期间,她的主战地从我校心理中心搬到了家里,通过网络进行心理“救治”工作。搬“家”的心理咨询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以来,我校心理中心时刻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给同学们的心灵也戴上一个防护口罩。为了尽可能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必要恐慌情绪,心理中心在寒假期间特意向全校学生开设网络心理疏导服务。为此专门开设了网络咨询的微信号,规范了咨询预约的流程,招募有危机处理经验的咨询师,针对疫情进行了专业培训。目前我校心理中心有七位咨询师(五位专职咨询师,两位兼职咨询师)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由张静老师提供心理督导,给咨询师提供支持。在家工作的魏贝贝时刻关心疫情,持续了解疫情发展下人们心理变化,参加线上心理培训,给自己充电,也会撰写一些疫情科普、提供心理支持的文章等。打一场心理战“疫”“疫情的发生是一个突发的社会事件,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会出现恐慌、愤怒、悲伤等情绪,而最严重的其实是情绪问题,会引发各种行为,变得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疫情防控的难度。”心理中心的魏贝贝说,“
  • 2020-02-20
    绘本战“疫”记
    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我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王婧(笔名:卷儿)创作了“好美味村”系列战“疫”绘本作品普及疫情相关知识。绘本作品先后发布在蒲蒲兰绘本馆公众号、王婧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等多个平台上,一经发布,读者粉丝好评如潮,累计浏览量已超越10万。“我只是尽我所能传递正能量”疫情爆发以来,王婧的心情一直跌宕起伏。她用绘本中的情节作比喻:“我先后经历了土豆教练的恐惧与逃避,西蓝花小姐的焦虑,西红柿大婶儿的无奈,到现在像大茄子哥哥般平静而坚强。”再加上之前在网上浏览到一篇为小朋友创作的病毒科普绘本而受到启发,王婧作为一位绘本作者、一位母亲、一位教师,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创作高质量、优秀的疫情相关绘本,让更多小朋友了解疫情的来源、危害和防范措施。正如她所说的:“我只是尽我所能传递正能量。”“好美味村”系列作品创作周期非常短,王婧仅用了3天的时间便将系列的前两篇作品从创想变成了作品。截至2月13日,第四篇作品也已经发布了,并收获了众多家长和小朋友的一致好评。实际上,绘本中角色的一举一动恰恰体现了生活中人们面对疫情的慌乱、担忧、恐惧,而王
  • 2020-02-20
    人文学院积极推动师生开展室内体育锻炼
    (通讯员 乐琦)为进一步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人文学院积极响应中国疾控中心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号召,呼吁广大师生规律作息、在家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增强免疫力,为师生们健康平安地度过特殊时期做出了有效指导。针对师生居家防疫的实际情况,人文学院在官方微信号上发布相关推送,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室内锻炼项目,为师生进行室内锻炼提供指导;同时,辅导员老师们也利用班级群等线上交流工具,积极向学生推荐关于室内锻炼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号召同学们科学锻炼、强身健体,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此外,人文学院学生会等团学组织也积极做出响应,利用拍摄锻炼视频等方式,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合理健身、科学防疫。人文学院将继续积极推动师生开展室内体育锻炼,密切关心师生身体健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编辑:阎玺)
  • 2020-02-19
    校领导深入保卫处等职能部门检查防控工作
    (记者 王维家)2月19日上午,学校领导陈文申书记、廖祥忠校长、姜绪范副书记、刘守训副校长,市委教育工委驻校联络员闫彦斌副处长一行,深入学校部分职能部门查看工作环境,看望慰问值班工作人员。党政办、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负责人陪同。校领导一行首先来到保卫处,仔细查看保卫处值班室、活动室、中控室等处的设备设施、工作环境,详细了解疫情防控期间的警力配备、值班安排、工作预案。并在中控室指挥大厅通过电子显示屏,实地观摩了火警、反恐等突发事件处置演练,对演练的组织有序、反应快速、措施得力表示肯定。同时要求,保卫处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中控室网络处理速度,提高人员设备操控熟练度,优化监控地段屏显设置,提高快速反应及处置能力,更好地发挥人防、技防作用。随后,校领导一行分别查看了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值班情况,对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和慰问,叮嘱他们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耐心细致为师生提供服务,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针对查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校领导要求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厘清责任,明确任务,逐一整治,抓好落
  • 2020-02-19
    柳棣:用心去表达武汉人的声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步严峻的期间,地道武汉人、著名播音员、我校76级新闻系播音专业校友柳棣一直留守在疫情最严重的家乡。居家的20天里,柳棣坚持着多年的每日朗诵的习惯,她的作品《致敬武汉人民》《春天里的歌唱》等广受好评。“我只要活着,我就会读下去。”柳棣说。别样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柳棣和老伴把整个大家庭的照片摆上了年夜饭桌,然后两个人一起吃了年夜饭。“还是看了一下春晚,但是没什么心情。”柳棣说。看了白岩松等人的抗疫主题朗诵以后,柳棣就自己到书房里去读诗了。这个春节,柳棣的女儿本来计划举家回到武汉过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了一家人的团聚。“既然封城了嘛,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柳棣说,“爱惜自己,就是爱惜家人,爱惜家人,就是爱惜这个社会。”回想起疫情刚出现时的感受,柳棣坦言刚开始并没有想到疫情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一直到钟南山院士说了可以人传人以后,大家的情绪才突然紧张起来。“本来是期待一个很热闹的春节,但后来万人空巷,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心情由无所谓到多少有点恐惧,但其实也不会有太多的恐惧。”柳棣说,“我们始终坚信我们在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度过这个难关。”疫情逐步严峻,柳棣的心情
  • 2020-02-19
    抗疫一线校友王宇:"必须记录逆行者"的逆行者
    “你在武汉,是不是?”1月24日,除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中传电视学院媒体策划与运营13级艺术硕士王宇接到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通知:决定向武汉增援报道力量。刚好在北京春晚现场的王宇,匆忙回去收拾行李,和三位同事(杨德才、谢琳和赵增欣),坐上了北京西开往武汉站的G525次列车。当晚,妈妈打来电话,问哪天能忙完,什么时候回来。按照原计划,春节值完班,初三就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王宇骗她,现在疫情形势严峻,过段时间等情况稳定了再回去。谎言很快被戳破。大年初一,王宇在《新闻联播》里出了段现场。很快,电话“炸”响,“你在武汉,是不是?”电话里传出母亲急切的声音。“不是不是,我在北京呢。”王宇矢口否认。“别骗我,那下面打着字呢:央视记者王宇。”那次出镜,他穿着防护服,捂得严严实实,心里想着能骗过去,“哎呀,我们台和我同名的有13个人呢,怎么可能是我?”“绝对是你,你那个声音、那个动作,我肯定认得出来。”过了一会,电话又响。这次来电的是二姨,“你在武汉,是不是?”,问题一模一样。王宇硬着头皮撒谎到底:“不在。”“你不用骗人,我刚和你妈打过电话,我俩一致确认就是你!”百般抵赖无果,只好承认。那几天,妈
  • 2020-02-19
    人文学院开展抗疫宣传视频征集活动
    (通讯员 乐琦)近日,人文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统一部署,人文学院学生会面向学校全体同学(含在读生、已毕业校友)开展“同声‘疫’辞|人文学院学生会抗疫宣传视频征集令”抗疫宣传视频征集活动,号召大家通过拍摄制作视频,将祝福和温暖送给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中国和湖北呐喊加油,鼓励大家通过视频普及科普防疫知识。人文学院将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人文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刊登征集到的视频作品。(编辑:阎玺)附: 征集令推送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e2IQvAqB9R_CNqKTOX6C9g
  • 2020-02-18
    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在海外积极助力防控工作
    (通讯员 乐琦 徐艺铭 刘晚琦)目前,人文学院多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正在海外参与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他们不仅积极与学院党支部联系,及时汇报自身状况与思想动态,更是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积极为疫情防控工作奔走,作出积极贡献。其中,闫丽彬同学积极宣传并参与塞尔维亚华人组织的捐助活动;黄亚铭作为赴泰高教委二队队长和在泰汉语教师,向泰国师生及时推广疫情防控知识;王萌同学在英国遇到英国师生在疫情期间对中国人产生误解,她态度友好地为中国正名,坚决捍卫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张妍同学在印尼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编辑:阎玺)
  • 2020-02-18
    《传媒人,用自己的方式参战》获多家媒体关注
    (通讯员 樊娜)近日,我校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推出了原创抗“疫”歌曲《传媒人,用自己的方式参战》,引起广泛关注。为更好地表现传媒人在抗疫一线的奋战精神,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特别制作了同名抗疫主题MV。《传媒人,用自己的方式参战》MV展现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的感人画面,生动体现了传媒工作者深入抗疫一线的职业风貌,其中再现了我校多名校友在疫情报道中的工作身影。同时,MV选取了我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广告学院多幅真挚感人的学生作品,以中传学子的牵挂与关注呼应一线传媒人的“战斗”。该作品由老教授、在读博士生、本科生以及毕业生共同创作完成。歌曲由一线传媒工作者、在校生共同演唱,发青年之声,为传媒人鼓劲,为中国加油。目前,该MV已在学习强国、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平台播出,引发了传媒工作者的共鸣,广受好评。(编辑 王雷亭)
  • 2020-02-18
    广告学院师生以专业思辨和解读积极战“疫”
    (通讯员 陈怡)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学校的部署安排,我校广告学院全体同学积极响应号召,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多读书、勤思考,提升专业思辨力、实践专业解读。继平面作品和动画游戏作品创作之后,一组围绕舆论、迷因传播、危机管理的专业思考出炉:《人民日报微博:感人的抗“疫”故事都是怎么讲的?》《危机|新冠肺炎:经典的蛙跳式卫生健康危机事件》《危机|新冠肺炎:因小失大的教科书式危机事件》《谣言启示录》《从娱乐至死看战“疫”中的“饭圈文化”》等。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已陆续在中传广告学院公众号、白杨书院(筹)新闻传播学读书营课程模组、大营销课程模组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公众号和“广院跨界青年”等班级公众号发布。(编辑 王雷亭)
  • 2020-02-18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召开 2020 年度首次线上工作会议
    (通讯员 葛艳玲)2月13日,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和教育部、学校的工作安排部署,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召开了2020年度首次线上会议。会议由研究院院长李怀亮主持。他提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研究院2020年度工作计划,研究院要审视危机和机遇,重新谋篇布局。会议对研究院工作计划进行了新一轮修订和任务的重新部署。一是在研究院已经成为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会成员和外交部重点联系智库的基础上,深挖做实,以建设国际伙伴关系实验室为龙头,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落在实处,打造智库品牌;二是继续做好柏林、埃塞俄比亚等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的建设工作等疫情结束后继续进行;四是抓紧创办英文杂志;五是以“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为总题目,迅速组织一批文章在本院公众号推出;六是落实博士留学生工作;七是继续做好外部资源对接;八是积极筹备 10 月份罗德岛论坛。 张艳秋、王四新、文春英、 姬德强四位副院长依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切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伙伴关系思想、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及与亚洲传媒中心校内外资源的共享。研究院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编辑 王雷亭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43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82/889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