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中传新闻
  • 2022-11-09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启动
    11月8日,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京启动。本年度“大讲堂”以“新时代新征程:记者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邀请了来自23家媒体单位的3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了32集课程视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张庆华,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树庭出席启动仪式,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授课代表、参考消息报社原社长王朝文线上发言,新闻传播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主持本次活动。新闻传播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创设于2020年,每年邀请优秀新闻工作者作为课程主讲人,汇集优质新闻资源,将新闻实践融入全国新闻院校的课堂教学,有力实现了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高校“共上一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共同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大讲堂”自2020年11月实施以来,面向全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生开展,取得良好成效。“大讲堂”课程实现了对我国719所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院校的全覆盖,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支持下,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
  • 2022-11-09
    传媒博物馆“传媒行业发展历程展”获“北京市博物馆优秀云展览”殊荣
    11月7日上午,“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颁奖仪式暨2022年北京市博物馆策展人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东城区举行。校传媒博物馆选送的“传媒行业发展历程展”获得“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云展览”殊荣。“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活动”自今年5月中旬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全市49家博物馆报送的70余项展览参加此次评选,经过专家评审,由校传媒博物馆选送的“传媒行业发展历程展”因其互动性和趣味性等特质获得评委们的肯定,脱颖而出,获评“优秀云展览”。“传媒行业发展历程展”是传媒博物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推出的原创数字化云展览,该展览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传媒行业百年发展历程,同时展览给观众提供特色讲解服务和可自由定制的参观路线。展览一经推出,获得广泛关注,访问量达10万次,为传媒博物馆吸引了一批线上观众群体,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公共教育范围。近年来,传媒博物馆在文博行业内屡获殊荣,这些成果的取得,体现了传媒博物馆在藏品征集、展览策划、展陈设计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进步,也是文博行业对传媒博物馆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今后,传媒博物馆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
  • 2022-11-09
    喜报!我校多位师生荣获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论文论著奖
    (通讯员 谭佳名)2022年11月6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荣誉暨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论文论著颁授典礼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我校多位师生的论文论著在400余篇(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论文论著奖。我校涂彦老师(左八)、赵晖老师(左九)在颁奖典礼现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化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推动电视艺术理论评论健康发展,培养新时代电视艺术理论评论人才,今年4月至10月,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组委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行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论著推介活动,最终在183篇电视艺术理论文章和213篇电视艺术评论文章中,分别评选出20篇优秀理论、20篇优秀评论论文。总导演郭晓华表示:此次提名荣誉颁奖典礼新增“论文论著表彰”这个板块,旨在为加强学术界和电视艺术界的关联,推动电视艺术理论评论健康发展,培养
  • 2022-11-08
    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
    2022年11月5日,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重庆市举行。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潘勇,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张珂,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学会学术部部长李友康,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书记何悦,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会常务副会长尹长征等领导受邀出席。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北京分会场出席成立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张树庭校长在北京分会场校友之家(梧桐书屋)通过远程连线发表致辞。张树庭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党委与全校师生向广大重庆校友表达了诚挚问候与美好祝愿,并对重庆校友会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致辞张树庭校长指出,校友是学校育人成果的最好标尺,也是学校最靓丽的名片和最重要的财富,广大重庆校友用勤奋创新和实干笃行,为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希望重庆校友会正式成立后,能发挥情感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的多重功能,更好地促进校友自身、学校以及地方共同进步与发展,承担起社会团体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职责,彰显“中传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张树庭校长说到,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友工作与相关机构改革,力求为校友们打造更便利的交流环境
  • 2022-11-08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召开“认真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加强文艺评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主题研讨会
    (通讯员 谷疏博 秦瑜阳 权欣薇)在党的二十大会议召开后,全国各界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11月5日,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召开了“认真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加强文艺评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主题研讨会,组织基地专家学者展开学习与研讨。参会成员基于对二十大报告内容的学习体会,结合当下的文艺事业发展与各自的研究专长,在文艺评论的功能与责任、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影视高等教育、影视剧创作批评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本次研讨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与文艺评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紧密融合,对基地后续工作的开展与未来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由基地副主任戴清主持,基地主任张晶教授、副主任张国涛教授,基地专业委员会委员陈友军、李胜利、刘俊、赵莹、储钰琦、杜莹杰、张一玮、陈旸、谷疏博等出席会议。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张晶指出,“文艺评论家要肩负责任,推广深刻反映伟大时代精神的作品,推动新时代杰出文艺作品经典化;选择文艺精品入史,重视文学史、艺术史的构建工作;通过批评实践
  • 2022-11-08
    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十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2年11月6日,中传礼堂气氛庄重热烈,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十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于中传礼堂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核心,以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格局为指引,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朝气、奏时代之华章,为建设守正创新、清新阳光的中传特色学生会组织而不懈奋斗!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党政办公室主任张绍华,学生工作部部长郭婧娜、教师工作部部长郝娴贞,保卫部部长李伟,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团委书记郑丹琪,后勤党委书记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张润,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监察处副处长李建广,本科生院副院长丁舒珊,团委副书记付海钲,团委副书记吉也,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垒垒,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安明泰,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楠,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子颜,校团委教师范泓懿,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代表胡锦昊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坐。各学院教师团干部、大会主席团成员以及来自学校22个学院(研究院)的200名本专科生代表、96名研究生代表共同参加大会。大会开幕会由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十四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李乐遥主持。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
  • 2022-11-08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开展新生党员教育活动
    (通讯员王琳李子夷周曦)金秋时节,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迎来18位2022级新生党员,其中硕士研究生党员15名,博士研究生党员3名。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新生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党性意识,切实提升新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2022级新生党员教育会。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心渊,院长、党委副书记王雷,正处级组织员刘灵,党委副书记王芯蕊,副院长陈京炜,教师代表周曦,2022级新生辅导员曲思奇出席会议;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2022级全体新生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2021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琳主持。新生党员教育会上,周曦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学院党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党支部组织生活及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并向大家展示了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特色党建活动,帮助新生党员更深入地理解学院党务工作相关要求。随后,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陈耀宗、王琳、李鑫分别发言,重点介绍各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果与亮点工作。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李鑫表示,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本科生党支部能够总体围绕“活动思政、作品思政、专业思政”三位一体的工作
  • 2022-11-08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生获2022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单项奖
    (通讯员 李素艳)11月6日,由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组织筹办的“2022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数艺元生融创赋能”公布了决赛获奖名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艺术管理系学生团队主创项目——“学艺藏”学生艺术藏品传播与孵化平台荣获单项(特色)奖。此次大赛有67所高校180个项目进入决赛,“学艺藏”以87.6分排名第26,荣获单项奖。该项目由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余博、蔡晓璐、王夏歌三位老师共同指导,21级艺术管理本科生张超洋、曹杨屹、张青云、何函奕、付思行参与主创,连航、王莘莘两位外院学生辅助团队工作。几位同学从身边学生艺术作品的展示问题着手,运用数字藏品和元宇宙等科技理念为项目赋能,致力于打造传播优秀学生数字作品,孵化优秀青年创作者的艺术服务型数藏平台。“学艺藏”项目在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师生的协同努力之下,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在大赛中获得了评委们的广泛认可,展现出学院学生蓬勃创新的实践风采。(编辑:陈艺文)
  • 2022-11-07
    张树庭校长走访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员 摄影 原晋菲)2022年11月4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访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汇报了学院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情况和今后的发展建设思路。学院党委书记王维家汇报了校党委书记廖祥忠、党委副书记王达品调研学院时的讲话要求。与会教师代表围绕学院建设、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作了发言。在听取汇报和发言后,张树庭校长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教师展现出的新面貌,对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对思政课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表示充分肯定。他强调,“有梦想就有希望”,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担负起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职责,并转化为学校事业腾飞的强大动能。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具备较好的基础,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开阔眼界,互学互鉴,进一步激发教师内驱力, 注重发挥年轻博士和学术骨干的作用,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要把讲好思政课作为根本,努力推出“名师”“金课”,形成亮点、办出特色;要结合学校传媒特色,把“五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落到实处;
  • 2022-11-05
    新华社北京分社一行来访我校
    (通讯员 谢斯予)11月4日下午,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总编辑李斌一行来访我校,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热情接待。双方就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艺术国际传播等方面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刘守训副校长表示,学校与新华社北京分社已在多领域开展合作,“融媒实践人才培养”等项目合作基础良好,可考虑进一步升级深化。近年来,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相关智库建设、科教产融合等方面着力发展,希望未来双方可以探索更广泛领域和更广阔空间的合作交流。李斌副社长表示,新华社北京分社高度重视与高校合作的全方位拓展,精心设计人才实践项目,关注学生价值观培养,并积极推动高端智库建设。希望与中国传媒大学在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等领域的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共同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构建校社协同发展的双赢格局。新华社北京分社副总编辑孔祥鑫,新华社北京分社融合报道中心记者孙蕾、杨淑君一同来访,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广告学院党委书记陈江华、广告学院院长赵新利、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李玲飞、广告学院党委副书记俞丽波、广告学院教授武定宇参加座谈。
  • 2022-11-05
    比翼齐飞!中传“国新班”与“白杨班”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国际传播的相关论述,11月2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白杨班“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人的使命与担当”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在图书馆圆形报告厅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国际传播白杨班班主任廖祥忠,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班主任胡芳,研究生院院长、国际传播白杨班副班主任任孟山,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龙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侯隽,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传播白杨班导师周亭,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系党支部书记、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导师涂凌波,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班主任刘雯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主持。主题党日活动线上参与情况2020级、2021级、2022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2022级国际传播白杨班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部分因海外实习和疫情原因未能到现场的同学以线上直播形式参加。廖祥忠书记讲授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委书记廖祥忠教授为在场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专题党课,从国际传播角度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宏阔立场与精
  • 2022-11-04
    “喜庆二十大·动院再出发”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开展秋季党课培训
    (通讯员 龚倚玄)2022年11月02日下午,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22年秋季第一次党课培训在中国传媒大学31号楼323教室举行,学工办副主任张波老师、校友代表王功利进行授课,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与学习,本次党课由五级组织员刘灵主持。首先,组织员刘灵老师强调了党课学习的重要性。刘灵老师表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要不断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在课程中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党课开始后,张波老师播放了新华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视频,以热血沸腾的中国百年进程成果开篇,引入了本次党课主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张波老师着重分享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解析,带领大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意义、内在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的新境界。之后,张波老师着重介绍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向大家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随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校友代表,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功利分享了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党课学习内容,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期
  • 2022-11-03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煜研煜烈·学术沙龙》第一讲顺利举行
    (通讯员 张毅钦 许莹)11月2日下午,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在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煜研煜烈·学术沙龙”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讲。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知名动画导演、动画编剧王雷教授以“艺术家该如何打败AI——重读芒福德《技术与文明》”为主题,重温技术哲学经典书籍的同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家身份危机。此次首场学术沙龙,由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韩红雷主持。首先,王雷院长谈到,“AI”作画能力在近期呈现出质的飞跃,在行业内引起热议,而艺术家是否会被AI取代呢?在人工智能普遍应用的时代,艺术家的价值何在?艺术作品的价值何在?其次,带着由目前行业焦点引发的思考,王雷院长带领同学们重温了《技术与文明》的总体框架与其前卫思想,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后,从技术和其发展的角度总结出其主要的五个观点,即:技术的发展不是渐进匀速的,常常是在文化要素完备情况下的“暴风雨般的巨变”;机器是非常专门化的物件;警惕沙文主义;次级性质未必不重要;人是目的,而非工具。他指出当前我们面临AI对人类生活的挑战,正如几十年前作者面对机器与技术蓬勃发展的景况相似。人类不应抵触和逃避AI,而
  • 2022-11-03
    传媒博物馆党支部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交流会
    (通讯员 胡庭瑜)11月1日,传媒博物馆党支部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交流会,校长助理王志同志、潘力名誉馆长与博物馆全体党员同志一起学习、交流。会议由传媒博物馆支部书记吴志勇主持。学习交流会上,王志同志与博物馆全体党员同志首先再次集体观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视频,随后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别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体会和感悟。传媒博物馆党支全体党员一致认为,二十大报告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特别是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国未来的科教文化事业擘画出新的蓝图。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重在抓落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一步一个脚印把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大家表示,要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作为高校教师和博物馆工作者,今后要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优秀文化传承阵地、先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6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84/898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